首页 美食 正文

玻璃纸是如何生产的 玻璃贴纸有哪些应用

所谓南方无穷而有穷亦复如此:动态地看南方,南方通向无穷远处(在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中大地没有边际),但在这动态的南方中,每一处南方又都可谓之更南方的某处的北方。

中国有没有哲学,这问题甚易澄清。问国家以何衰?曰元气不复。

玻璃纸是如何生产的 玻璃贴纸有哪些应用

他说:了解系统,西方哲学最好,中国人,东方人这方面差,中国人不会造系统,佛教还可以有系统,中国本土的思想多是零零碎碎的,这里一句话,那里一句话,所以要了解系统,先读逻辑,然后读数学,然后读科学,然后读哲学系统。对于这些范畴和命题,唯物认知范式都进行了哲学的解释。④薄忠信:《阴阳探微》,《锦州师院学报》1992年第3期。(19)张岱年:《张岱年全集》(第四卷),第81-85页。五是方法论,主张研究宇宙观问题应该从观察现象开始,然后逐渐达到对于本体的认识。

西洋哲学,大概属前者。同理,哲学作为一门学科,中国或许过去没有这个名称,但关于哲学问题的探索与思考是客观存在的,也就是说,中国当然有它的哲学。[22] 韩愈也讲:博爱之谓仁,行而宜之之谓义。

2、适宜性原则 当然,仅有正当性原则是不够的,博爱的实现还需要适宜性原则,因为即便是同样的仁爱情感,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的实现方式也是不同的。这种情况由来已久,始于近代。(二)义:正当与适宜 上述博爱精神并非空洞虚浮的东西,而是社会正义的情感渊源,也是道德建构、制度建构的精神基础。[13] 孔子将其得意弟子分为三种境界,自爱是其最高境界:子路入。

但是,仁爱导致利益冲突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。[12] 参见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关于爱无差等的论辩。

玻璃纸是如何生产的 玻璃贴纸有哪些应用

[①]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,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版。儒家对制度规范之礼的认识有两个层面: 1、礼的普遍正当性。这固然有现实的社会背景,即近代以来国际竞争中的国族(nation)生存危机与社会转型动荡中的个人生存危机。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[⑨]。

按照儒学原理、特别是孟子仁→义→礼的理论逻辑,这就需要弘扬仁爱、博爱的精神,顺应社会生活的现代转型,根据正当性原则、适宜性原则,建构真正充分的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及其道德规范。[22]《礼记·中庸》,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版。而在涉及他人权利的公共领域,我们必须实行一体之仁、博爱。所谓礼,在儒家话语中,乃泛指社会规范及其制度,其中包括伦理道德的规范、法律的制度。

这是因为:儒家所讲的仁爱不仅有差等之爱的一面,而且有一体之仁的一面。用孟子的话来讲,人类的道德不过仁义而已[⑥]。

玻璃纸是如何生产的 玻璃贴纸有哪些应用

[②] 真正的问题乃是:新文化运动以来,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突破了前现代的道德体系,却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性的道德体系。自此以后,生存竞争(survival competition)或生存斗争(struggle for existence)竟成为了普遍接受的人生哲学,乃至走向极端,为趋利避害而不择手段地唯利是图。

仁就是爱,故称仁爱:仁者爱人[⑩]。这就是说,市场道德并不限于市场领域、经济领域,而是整个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。[13] 扬雄:《法言·君子》,韩敬译注,中华书局2012年版。例如同样是爱民的情感,在宗法家族社会是君主的爱民如子,而在现代社会则应当是一视同仁,即一切人同等地爱一切人。[21] 孟子所说的居仁由义,即从仁爱、博爱的精神出发,才能走上正当的道路。[11]《论语·颜渊》,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版。

荀子本人尽管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这一点,但按其理论的逻辑,这个结论乃是显而易见的:假设甲爱A而欲利之,其利益对象是X。[②] 参见黄玉顺:《孔子怎样解构道德——儒家道德哲学纲要》,《学术界》2015年第11期。

没有这种自由,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行为,也就不可能有市场道德、现代道德,所以市场本质上是自由市场。作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天演论,本质上是一种动物哲学或禽兽伦理学,即把生物界的某种规律移植到人类社会中来,用以解释人类行为,甚至充当了道德的基础。

当然,真正的自由并非那种被污名化的为所欲为的自由,因为自我的自由必定以他人的自由权利为边界,否则自我的自由也不可能得到保障。这种互害现象也出现在其他的商品生产领域,诸如假药、假疫苗、甲醛致癌服装、豆腐渣建筑工程……人们生产有害商品,自己不使用,而提供给别人使用。

但是,我们也必须追问:这里所说的是什么样的道德?是前现代社会的道德,还是现代性的道德?必须指出:中国人正在致力于现代化,中国社会正在走向现代性,因此,我们需要的不是恢复前现代的旧道德,而是建构现代性的新道德。[④] 赫胥黎:《进化论与伦理学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。确实,在互害现象中,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对他人的利益、乃至生命的冷漠、麻木。别人也都如法炮制,结果是大家互相毒害。

故制礼义以分之,以养人之欲,给人之求[27]。[15] 但差等之爱往往会导致利益冲突。

尽管其中也有前现代的宗法社会、家族社会的那种差等之爱的亲情,但绝没有现代性的一体之仁的博爱。这种互害现象甚至并不限于商品生产领域,乃至媒体出现了一系列新名词,诸如互害型社会、同归于尽型模式等。

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。[③] 韩愈:《原道》,《韩昌黎文集校注》,马其昶校注,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

儒家之义实质上有两条正义原则: 1、正当性原则 孟子指出:居仁由义……仁,人之安宅也。因此,没有市场经济,就没有市场道德,也就没有现代道德。在此意义上,儒学在三个层面上有可能疗救互害之病。那么,市场道德、现代道德具有怎样的内涵?所谓道德,其实就是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、即所谓伦理的遵循并认同。

[14] 由此出发,才有:君子之于物也,爱之而弗仁。荀子本人尽管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这一点,但按其理论的逻辑,这个结论乃是显而易见的:假设甲爱A而欲利之,其利益对象是X。

(一)仁:自爱与博爱 首先是仁:仁也者,人也[⑧]。事情的另外一个方面则是:也正是仁爱才能解决利益冲突问题。

为此,孔子提出了礼有损益的思想,指出:夏商周三代之礼是不同的,将来百代之礼也必将是不同的。如果没有相应的权利,人们就会理所当然地不负责任,也就没有市场道德、现代道德可言。

打赏
发布评论

  • 获取随机昵称